English

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两奖项为何连续3届空缺

1999-05-15 来源:生活时报 李鹏飞 我有话说

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已于5月揭晓,科学文艺奖和寓言奖又一次空缺,创下了这两个奖项连续3届空缺的纪录,是评奖尺度太严,埋没了本应“上榜”的佳作,还是参赛作品真的乏善可陈,创作出现了危机?齐鲁晚报记者日前就这一问题向部分评委、专家和作者作了了解。

采访中,本届评委会副主任委员、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樊发稼称:评奖是十分严肃和严格的,不搞任何形式的照顾。这次参加评比的科学文艺作品有12部,寓言作品也有4到5部,初评时就没有一部能获得三分之二的多数票,所以都没评上。评委们认为,参评的科学文艺类作品普遍缺乏科学的想象力,人物典型性不够,故事也不吸引人,缺乏儿童的情趣,新颖度不够。寓言类作品则故事不新。后来,部分评委也考虑到这两个奖项已连续两届空缺的事实,经复议提名,有一部《幽默寓言故事精选》总算进入终评。但这个作品与参评的小说、童话等相比,还是有明显差距,在终评的无记名投票时仅得4票。再次的“空缺”就是这么来的。

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委员会副主任吴岩副教授认为,应该正视目前科学文艺和寓言创作缺乏好作品这一事实,在儿童文学奖中出现的多年空缺现象只是冰山一角。以科学文艺中的科幻小说为例,国内的创作80年代中期就开始走下坡路,这不能全怪作家,生存环境确有不利因素,比如至今仍有许多家长和老师反对孩子看科幻小说,认为都是胡编乱造的东西,多看会受误导。在文学界,这些作品的地位也不高,中国著名的鲁迅文学奖就没有设寓言奖。

吴岩坦言,更重要的原因来自于创作队伍本身,80年代以前创作势头好的作家逐渐地老了,年轻作者后继乏人,科学童话这几年就没有新作者。原有的作者大多对新创科技知之甚少,想来想去都是些“天外来客”之类的陈词滥调,最后,懂科学的人现在极少介入科学文艺创作,可能认为不值得去写,也可能没有时间,像中科院院士潘家铮能写出两本科学文艺书,很了不起。

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少儿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曾延慧介绍,调查显示孩子们在9至12岁特别喜欢看科幻类的书,女孩子比男孩子更爱看,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,这正是科幻作品不可忽视的作用。我们不能让孩子老看外国的科幻作品成长,为此,必须重视培养一代新的科学文艺作家队伍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